归涂将启②。灵关再辟③。
神功难图④。待损而益⑤。
信道忘形⑥。欢不期适⑦。
非伊哲人⑧。孰探玄策⑨。
【注释】
①录自《广弘明集》卷三十。本赞写萨陀波伦菩萨舍身供养昙无竭菩萨的经过。
供养又称供施、供给,或略称供。乃供给资养之意,原是指以饮食、衣服等供给佛法僧三宝以及父母、师长、亡者。由于供养物的种类及供养的方法、对像有别,故经论中所说之供养也有种种不同,其中对佛菩萨的供养,在《苏悉地羯罗经·供养品》说:“先献涂香,次施花等,后献烧香,次供饮食,次乃燃灯。如其次等,用忿怒王真言。此等物清净,善悦人心。”
《摩诃般若波罗蜜道行经·萨陀波伦菩萨品第二十八》:“萨陀波伦菩萨便于城外园中止宿自念。佛经实难得。何况乃闻耶。我当供养尽力于师今我一身加复贫穷。亦无有珍琦好物及华香持用供养于师。如我无所有者。请且自卖身持用供养于师。作是念已即入城街里。街里炫言。谁欲买我者。时魔在城外戏与五万婇女共游戏。遥见菩萨闻自炫卖声。魔即自念言。是萨陀波伦菩萨自卖身。欲供养昙无竭菩萨持用索佛。是人当出我境界。脱人众多。今我且坏乎。令一国中男女。当不见其形不闻其声。是时萨陀波伦菩萨卖身不售。便自宛转卧地啼哭大呼。欲自卖身持用供养于师。了无有买者。是时释提桓因遥于天上。见萨陀波伦菩萨精进乃尔。自念言。我当下试之。知为至诚索佛不但谀谄。是时释提桓因来下化作婆罗门。问萨陀波伦言。善男子。何其勤苦乃尔乎。用何等故宛转啼哭。萨陀波伦菩萨报言。不须问。道人婆罗门如是问至三。所欲敕使愿相语。我欲相佐助。萨陀波伦菩萨报言。道人欲知者。我自卖身。欲供养于师故。婆罗门语萨陀波伦菩萨。卿欲供养于师故。婆罗门语萨陀波伦菩萨善男子。今我欲大祠。欲得人血。欲得人肉。欲得人髓。欲得人心。卿设能与我者。我益与卿财。萨陀波伦菩萨大欢欣报言。愿相与。萨陀波伦菩萨即取刀自刺两臂。血大出持与之。复割两髀里肉持与之。复自破骨持髓与之。适复欲自刺胸时楼观上有长者女。遥见之伤愍哀之。时长者女与诸伎人婇女五百人。相随来至萨陀波伦菩萨所。问言。善男子。年尚幼少端正如是。何以故。自割截其身体。萨陀波伦菩萨报女言。我欲供养于师故。用是故。出血出肉髓欲卖。持欲供养于师。”
《般若·三百九十八》云:“尔时常啼往东方法涌菩萨求学般若,‘当以何物而为供养?然我贫匮,无有花香,上妙供具。我今应自卖身以求价直,持用供养。’遂入市肆中,高声唱言:‘我今自卖,谁欲买人?’时天帝释言:‘我当试之。’化为婆罗门身,诣常啼所言:‘汝今何缘忧愁不乐?’答言:‘我今贫乏,无诸财宝。爱重法故,欲自卖身。遍此城中,无相问者。’曰:‘我于今者,正欲祠天,不用人身,但须人血、人髓、人心,颇能卖否?’曰:‘仁所买者,我悉能卖。’即伸右手,执取利刀,剌已左臂,令出其血,复割右髀皮肉置地,破骨出髓,复趣墙边,欲剖心出。天帝复形,以至平复如本。”《智论》“问:‘常啼卖身与它,谁赍此物往供养?’答:‘舍身即是大供养。去住无在。’有人言:‘是人卖身取财,因人供养,我为供养故卖身为奴。’又人言:‘尔时世好人皆如法,虽自卖身,主必听供养而还。’然观二缘,乃与问意不相违背。”
②涂:道路。探知佛法,一得端倪,谓踏上归途。
③灵关:险要的关隘。
④神功:神一般的功绩。。
⑤意为有所失才会有所得。常啼出卖自身血肉供养,舍身即是大供养,谓之“损”。后得佛法衣钵,谓之“益”。
⑥道指佛法,形为自己的身体。真心虔敬地供奉我佛,自会忘记自己之形,全心奉佛。
⑦适:到;去。《尔雅》:“适,往也。”此句言常啼最终受到昙无竭菩萨的眷顾,内心愉快,不再奔向他处。
⑧哲人:指常啼菩萨。
⑨孰:谁。探:取得。《说文》:“探,远取之也。”玄策:神妙的谋略。
【译文】
通向昙无竭大师的道路即将要找寻到了,
不管多么危险难行的关隘也要踩在脚下。
想要舍身求法并取得成功是多么困难啊,
也许只有不断地减损自己才能获得收益。
一心相信佛理就会忘记身体所受的苦难,
内心洋溢着无比的欢乐忘记了要去哪里。
这个世界如果没有他这样的舍身求法者,
那么还有谁能够探寻到教化群生的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