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问曰。沙门袒服。出自佛教。是礼与。答曰然问曰。三代殊制。其礼不同。质文之变。备于前典。而佛教出乎其外。论者咸有疑焉。若有深致。幸诲其未闻。答曰。玄古之民。大朴未亏。其礼不文。三王应世。故与时而变。因兹以观。论者之所执。方内之格言耳。何以知其然。中国之所无。或得之于异俗。其民不移。故其道未亡。是以天竺国法。尽敬于所尊表诚于神明。率皆袒服。所谓去饰之甚者也。虽记籍未流兹土其始。似有闻焉。佛出于世。因而为教。明所行不左。
故应右袒。何者。将辨贵贱。必存乎位。位以进德。则尚贤之心生。
是故沙门越名分以背时。不退己而求先。又人之所能。皆在于右。若动不以顺则触事生累。过而能复。虽中贤犹未得。况有下于此者乎。
请试言之。夫形以左右成体。理以邪正为用。二者之来。各乘其本滞根不拔。则事求愈应。而形理相资其道微明。世习未移。应微难办。
袒服既彰。则形随事感。理悟其心。以御顺之气。表诚之体而邪正两行。非其本也。是故世尊以袒服笃其诚而床其邪。使名实有当。敬慢不杂然后。开出要之路。导真性于久迷。令淹世之贤。不自绝于无分。希进之流。不惑涂而旋步。于是服膺圣门者。咸履正思顺。异迹同轨。缅素风而怀古。背华俗以洗心。寻本达变。即近悟远。形服相愧。理深其感。如此。则情化专向修之弗倦。动必以顺不觉形之自恭。
斯乃如来劝诱之外因。敛粗之妙迹。而众谈未喻。或欲革之。反古之道。何其深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