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戴处士安公书二篇
来源:(《广弘明集》卷二十) | 作者:慧远大师 | 发布时间: 2018-06-11 | 3419 次浏览 | 分享到:

答戴处士安公书二篇
(原书三篇附)

(《广弘明集》卷二十)

  安公和南:弟子常览经典,皆以祸福之来,由于积行。是以自少束脩,至于白首,行不负于所知,言不伤于物类。而一生艰楚,荼毒备经,顾影(一作“景”)块然,不尽唯己。夫冥理难推,近情易缠。每中宵幽念,悲慨盈怀,始知修短穷达,自有定分,积善积恶之谈,盖是劝教之言耳。近作此《释疑论》,今以相呈,想消息之余,脱能寻省。

  省君别示,以为慨然。先虽未善相悉,人物往来,亦未始暂忘。分命穷达,非常智所测。然依傍大宗,似有定检。去秋与诸人共读君论,并亦有同异。观周郎作答,意谓世典与佛教,粗是其中。今封相呈,想暇日能力寻省。释慧远顿首。

  安公和南:间作《释疑论》,以寄其怀,故呈之匠者,思闻启诲。既辱还告,开示宗辙,并送周郎难,甚有趣致。但理本不同,所见亦殊。今重申鄙意答周,复以相呈。旨诚可求,而辞不自畅,想脱览省。

  见君与周居士往复,足为宾主。然佛教精微,难以事诘。至于理玄数表,义隐于经者,不可胜言。但恨君作佛弟子,未能留心圣典耳。顷得书论,亦未始暂忘,年衰多疾,不暇有答。脱因讲集之余,粗缀所怀。今寄往,试与同疑者共寻,若见其族,则比干、商臣之流,可不思而得。释慧远顿首。

  安公和南:辱告,并见《三报论》,旨喻弘远,妙畅理宗。览省反复,欣悟兼怀。弟子虽伏(疑做“服”)膺法训,诚信弥至,而少游人林,遂不涉经学。往以艰毒交缠,聊寄之《释疑》以自摅散。此盖情发于中,而形于言耳。推其俗见之怀,诚为未尽。然三报旷远,难以辞究。弟子寻当索归,必觐展,冀亲承音旨,益祛其滞。诸怀寄之周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