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白人岩寺
祖庭动态
岩寺探秘
座像工程
影像纪录
功德芳名
善男信女
慧远大师
慧远年谱
思想研究
法师评传
生平揭秘
作品与解读
颂赞慧远
故事传说
边角史料
净土文库
净土资讯
净土宗师
净土经典
基础知识
佛教故事
佛理感悟
净土图库
远公圣像
岩寺风光
文化交流
净土活动
祖庭艺苑
佛诗
心香
征文
书画
佛教与素食
素食健康
名人与素食
素食菜谱
放生与护生
旅游山西
白人岩游
代县游
民俗游
名胜游
网上礼佛
留言板
首页
>>
《大智论钞》序
《大智论钞》序
来源:
|
作者:
慧远大师
|
发布时间:
2018-06-11
|
4534
次浏览
|
分享到:
夫宗极无为以设位,而圣人成其能。昏明代谢以开运,而盛衰合其变。是故知险易相推,理有行藏。屈伸相感,数有往复。由之以观,虽冥枢潜应,圆景无穷,不能均四象之推移,一其会通。况时命纷谬,世道交沦,而不深根固蒂,宁极以待哉?若达开塞之有运,时来非由遇,则正觉之道,不虚凝于物表,弘教之情,亦渐可识矣。
有大乘高士,厥号龙树,生于天竺,出自梵种。积诚曩代,契心在兹。接九百之运,抚颓薄之会,悲蒙俗之茫昧,蹈险迹而弗吝。于是卷隐衡门,云翔赤泽。慨文明之未发,思或跃而勿用。乃喟然叹曰:“重夜方昏,非萤烛之能照。虽白日寝光,犹可继以朗月。”遂自誓落簪,表容玄服。隐居林泽,守闲行禅。靖虑研微,思通过半。因而悟曰:“闻之于前论,大方无垠,或有出乎其外者。”俄而回步雪山,启神明以诉(
一作“讯”
)志,将历古仙之所游。忽遇沙门于岩下,请质所疑,始知有《方等》之学。及至龙宫,要藏秘典,靡不管综。滞根既拔,则名冠道位,德备三忍。然后开九津于重渊,朋鳞族而俱游。学徒如林,英彦必集。由是外道高其风,名士服其致,大乘之业,于兹复隆矣。
其人以《般若经》为灵府妙门、宗一之道,三乘十二部由之而出,故尤重焉。然斯经幽奥,厥趣难明。自非达学,鲜得其归。故叙夫体统,辨其深致。若意在文外,而理蕴于辞,辄寄之宾主,假自疑以起对,名曰“问论”。其为要也,发轸中衢,启惑智门。以无当为实,无照为宗。无当,则神凝于所趣;无照,则智寂于所行。寂以行智,则群邪革虑,是非息焉。神以凝趣,则二谛同轨,玄辙一焉。非夫正觉之灵,抚****而再转,孰能振大业于将颓,纽遗纲之落绪,令微言绝而复嗣,玄音辍而复咏哉!虽弗获与若人并世,叩津问道。至于研味之际,未尝不一章三复,欣于有遇。其中可以开蒙朗照,水镜万法,固非常智之所辨。
请略而言:生途兆于无始之境,变化构于倚伏之场,咸生于未有而有,灭于既有而无。推而尽之,则知有无回谢于一法,相待而非原。生灭两行于一化,映空而无主。于是乃即之以成观,反鉴以求宗。鉴明,则尘累不止,而仪像可睹。观深,则悟彻入微,而名实俱玄。将寻其要,必先于此。然后非有非无之谈,方可得而言。
尝试论之:有而在有者,有于有者也。无而在无者,无于无者也。有有则非有,无无则非无。何以知其然?无性之性,谓之法性。法性无性,因缘以之生。生缘无自相,虽有而常无,常无非绝有,犹火传而不息。夫然,则法无异趣,始末沦虚,毕竟同争(
疑当作“途”
),有无交归矣。故游其奥者,心不待虑,智无所缘。不灭相而寂,不修定而闲。非神遇以期通,焉识空空之为玄?斯其至也,斯其极也。过此以往,莫之或知。
又论之为体,位始无方而不可诘,触类多变而不可穷。或开远理以发兴,或导近习以入深。或阖殊途于一法而弗杂,或辟百虑于同相而不分。此以绝夫垒瓦(
一作“叠凡”
)之谈,而无敌于天下者也。尔乃博引众经,以赡其辞。畅发义音,以弘其美。美尽则智无不周,辞博则广大悉备。是故登其涯而无津,挹其流而弗竭,汪汪焉莫测其量,洋洋焉莫比其盛。虽百川灌河,未足语其辩矣。虽涉海求源,未足穷其邃矣。若然者,非夫渊识旷度,孰能与之潜跃。非夫越名反数,孰能与之澹漠。非夫洞幽入冥,孰能与之冲泊哉!
有高座沙门,字曰童寿,宏才博见,智周群籍,玩服斯论,佩之弥久。虽神悟发中,必待感而应。于时秦主姚王,敬乐大法,招集名学,以隆三宝,德洽殊俗,化流西域,是使其人闻风而至。既达关右,即劝令宣译。童寿以此论深广,难卒精究,因方言易省,故约本以为百卷。计所遗落,殆过三倍。而文藻之士,犹以为繁,咸累于博,罕既其实。譬太羹不和,虽味非珍;神珠内映,虽宝非用。信言不美,固有自来矣。若遂令正典隐于荣华,玄朴亏于小成,则百家竞辩,九流争川,方将幽沦长夜,背日月而昏逝,不亦悲乎?
于是静寻所由,以求其本。则知圣人依方设训,文质殊体。若以文应质,则疑者众;以质应文,则悦者寡。是以化行天竺,辞朴而义微,言近而旨远。义微则隐昧无象,旨远则幽绪莫寻。故令玩常训者,牵于近习;束名教者,惑于未闻。若开易进之路,则阶藉有由。晓渐悟之方,则始涉有津。远于是简繁理秽,以详其中,令质文有体,义无所越。辄依经立本,系以问论,正其位分,使类各有属。谨与同止诸僧,共别撰以为集要,凡二十卷。虽不足增晖圣典,庶无大谬。如其未允,请俟来哲。
上一篇:
《阿毗昙心》序
下一篇:
庐山出《修行方便禅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