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白人岩寺
祖庭动态
岩寺探秘
座像工程
影像纪录
功德芳名
善男信女
慧远大师
慧远年谱
思想研究
法师评传
生平揭秘
作品与解读
颂赞慧远
故事传说
边角史料
净土文库
净土资讯
净土宗师
净土经典
基础知识
佛教故事
佛理感悟
净土图库
远公圣像
岩寺风光
文化交流
净土活动
祖庭艺苑
佛诗
心香
征文
书画
佛教与素食
素食健康
名人与素食
素食菜谱
放生与护生
旅游山西
白人岩游
代县游
民俗游
名胜游
网上礼佛
留言板
首页
>>
慧远大师与《沙门不敬王者论》
慧远大师与《沙门不敬王者论》
来源:
|
作者:
沈去疾
|
发布时间:
2018-01-22
|
3864
次浏览
|
分享到:
中国东晋僧人
慧远
的重要佛教哲学论文。成帝咸康六年 (340)车骑将军庾冰指斥佛教僧侣蔑弃忠孝,遗礼废敬,伤治害政,提出沙门(僧人)应礼敬王者。安帝元兴(402~404)年间,太尉桓玄又欲令沙门一律对王者尽敬,致书
慧远
,征询意见。
慧远
及时作答,提出异议,并撰《沙门不敬王者论》5篇:《在家》、《出家》、《求宗不顺化》、《体极不兼应》和《形尽神不灭》。
认为在家信奉佛法的佛教徒应遵循礼法名教,敬君奉亲,服从教化。出家修行的沙门则有所不同,应高尚其事,不以世法为准则,不敬王侯,以破除世俗的愚暗,超脱贪著的妄惑,从而化导世俗,“协契皇极,在宥生民”。佛法与名教只是理论形式和实践方法的不同,根本宗旨是相通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如来之与尧、孔,发致虽殊,潜相影响;出处诚异,终期则同”。两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内外之道,可合而明”。论文针对神灭论者的批评,提出佛教的最高理想境界是“冥神绝境”,与世俗处于生死流转的情况相反,断绝生死,无境可对,使“神”达到一种不可知的超然境界。
论文认为,“神”非借助于形而成,它是“精极而为灵者”,“不能定其体状,穷其幽致”,因而也不能以语言表达。神和形虽各殊异,而相与为化则浑为一体;形是桎梏,神却有冥中转移的妙用,可以从某一形体相迭转附另一形体,有如火之可以由此薪传于异薪一般。薪有尽而火不息,形有尽而神不灭。以此说明精神、灵魂是因果报应的承受者、超脱生死而成佛的主体。全文竭力调和佛教与儒家礼教的矛盾,反对无神论,显示出中国佛教思想的鲜明特色,成为中国
哲学
史的重要文献。论文收载在《弘明集》卷5中,版本以《四部丛刊》为佳。
上一篇:
法性与佛影
下一篇:
《三报论》在中国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