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白人岩寺
祖庭动态
岩寺探秘
座像工程
影像纪录
功德芳名
善男信女
慧远大师
慧远年谱
思想研究
法师评传
生平揭秘
作品与解读
颂赞慧远
故事传说
边角史料
净土文库
净土资讯
净土宗师
净土经典
基础知识
佛教故事
佛理感悟
净土图库
远公圣像
岩寺风光
文化交流
净土活动
祖庭艺苑
佛诗
心香
征文
书画
佛教与素食
素食健康
名人与素食
素食菜谱
放生与护生
旅游山西
白人岩游
代县游
民俗游
名胜游
网上礼佛
留言板
首页
>>
今译 慧远法师《沙门袒服论》
今译 慧远法师《沙门袒服论》
来源:
|
作者:
宫哲兵译注
|
发布时间:
2018-01-22
|
3916
次浏览
|
分享到:
原文:沙门袒服论
或问曰,沙袒服,出自佛教,是礼与。
答曰,然。
问曰,三代殊制,其礼不同,质文之变,备於前典,而佛教出乎其外,论者咸有疑焉。若有深致,幸诲其未闻。
答曰,玄古之民,大朴未亏,其礼不文。三王应世,故与时而变。因兹以观,论者之所执,方内之格言耳。何以知其然。中国之所无,或得之於异俗,其民不移,故其道未亡。是以天竺国法,尽敬於所尊,表诚於神明,率皆袒服,所谓去饰之甚者也。虽记籍未流兹土,其始似有闻焉。
佛出於世,因而为教,明所行不左,故应右袒。何者,将辩贵贱,必存乎位。位以进德,则尚贤之心生。是故沙门越名分以背时,不退已而求先。又人之所能,皆是於右,若动不以顺,则触事生累。过而能复,虽中贤犹未得,况有下於此者乎。
请试言之。夫形以左右成体,理以邪正为用。二者之来,各乘其本,滞根不拔,则事求愈应,而形理相资,其道微明。世习未移,应微难辩。袒服既彰,则形随事感,理悟其心。以御顺之气,表诚之体。而邪正两行,非其本也。
是故世尊以袒服笃其诚而闲其邪,使名实有当,敬慢不杂。然后开出要之路,导真性於久迷。令淹世之贤,不自对角线於无分,希进之流,不惑途而旋步。於是服膺圣门者,咸履正思顺,异迹同轨。缅素风而怀古,背华俗以洗以。寻本达变,即近悟远,形服相愧,理深其感如此,则情化专向,修之弗倦,动必以顺,不觉形之自恭。斯乃如来劝诱之外因,敛粗之妙迹。而众谈未喻,或欲革之,反古之道,何其深哉。
今译:
有人问:沙门的露右肩袈裟,出自佛教,合于礼吗?
答:合
问:中国夏商周三代礼制不同,其质朴与文饰的变迁过程,典籍上都有记载。而佛教的礼制超出了典籍之外。所以论者对它表示怀疑。你若有见解,我愿荣幸地听你的教诲。
答:远古之民,朴实无华,其礼制没有文饰。三代之王出现于世,礼制因时而变,由此观之,论者所依据的,是中国之内的格言。何以知之?中国所没有的礼制,或许来源于异国之俗,民众若坚持不改,说明就有一定道理。按印度国家的法制,最崇敬于尊者,最忠诚于神明,都要求穿露肩之服装,表示了去华饰的意思。这样的记载虽然还没有流传到中国,但我很早就听说过这样做的原因。
释迦牟尼来到世上,一直到宣讲自己的佛教。他阐明自己的事,不崇尚左,所以选择了裸露右肩的服装。为何?辩识贵贱,不脱离方位,尊重方位便可以增进道德,生发出尚贤之心。沙门超越了世俗的名教,违背了世俗的时序,也不实行退已而求先。再者,人们的动作,多在人体的右边,露右肩动作方便。若动乎不顺当,则做事生烦恼。右袒的道理非常重要,因为如果事情做错了,能够完全纠正而复原,虽中等贤者都难做到,而况于那些不贤者呢?
试加以说明。身体以左右为整体,道理以邪正为运用。两者都拿来,发挥各自的根本功用。迷滞的根不拔除,麻烦的事愈来愈多。如果两者互相配合,大道就差不多明白了。可是世俗的尚左礼习没有改变,故佛教的右袒礼忌难以辩明。现在把袒服的理由已说明白了,形体穿衣就适合地做事的需要,道理启示录本心的悟解。袒县是为了气顺、体诚,它不涉及邪正问题。
所以释迦牟尼以袒服坚定其诚心,防止邪恶,使名实相当,敬慢有别。然后开导众人走出迷滞之路,让长久迷惑的真性显现。使淹没世间的贤者,不至于没有成功的缘分,希望进取者不至于迷途而停步。服从了佛门之人,都要行正而思顺,异迹而同轨,朴素而怀古,离侈华而清心。探寻本根,通达其变,不离近事,领悟远理,形服简陋、心生惭愧,感会大道,深刻有理。则心情专一,修练不倦,动必心顺,不知不觉地形体自然恭敬。这就是如来用袒服规劝世人的外因,约束不屑者的妙法。而许多人没有理解,甚至提出要革除它。只是返归到古之道,才能深刻地理解它啊!
上一篇:
今译 慧远法师《答何......
下一篇:
慧远法师《三报论》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