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到东林寺神运殿,在一大片竹林的簇拥中,麻石砌就一两米见方的池子,内泉水盈盈,清澈见底。一旁的石碑上刻着“聪明泉”三个字。据说,古之荆州名士殷仲堪曾长途跋涉,到东林问道于慧远大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慧远大师就在泉水旁的松树下,砌上一壶自种自采的香茶。两人树阴下慢悠悠地品香茗,谈《易经》,论玄理,究佛经,其乐融融。殷仲堪为世之博学者,口若悬河,纵论古今;慧远大师则常常是默然不语。忽然,他笑着用手指清泉道:“君之辩如泉涌,君侯聪明如斯泉也。”至此以后,东林寺僧便把这眼泉称作“聪明泉”。泉水碧澄透亮,尝之清凉味甘。唐代大诗人皮日休也曾饮此泉,并赋诗道:“一勺如甘露,将愚拟圣贤。欲知心不变,还似饮贪泉。”
东林净土文化影响遍及全世界
我们迈入了东林寺庄严巍峨的山门,过了弥勒殿,巨大的麻石铺成的院中央有一池清水,一条水渠横贯全寺,淙淙清泉汩汩流淌。还不到盛夏莲开的季节,要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朵朵莲花一定盛开着来迎接我们。史载,慧远大师曾经与中国山水诗人谢灵运等高士,依仿佛教经典所述的净土莲池的形状,开凿水池种植莲花,并以莲名社,借莲喻宗,使东林寺成为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第一座种植白莲的佛教道场,影响深远。
大雄宝殿内,佛像高耸,前有香花供果,长明佛灯,一阵阵馨香袅袅,众多香客正在虔诚地礼佛。我们合十默念,想起慧远大师为避战乱,于公元381年从荆州南下江州,原想邀已在庐山建西林寺的师兄慧永去广东罗浮山修行。可是,他一到江州便被匡庐山南翠峰叠嶂,清幽秀美所吸引,其有诗云:“崇岩吐清气,幽岫栖神迹。希声奏群籁,响出山溜滴。有客独冥游,迳然忘所适。挥手抚云门,灵关安足辟?流心扣玄扃,感至理弗隔。孰是腾九霄,不奋冲天翮?妙同趣自均,一悟超三益。”于是,慧远大师驻锡西林寺侧,建东林寺,树立“律净并行”之修行风格。这一住便是三十六年,直至圆寂。遥遥望去,左边的山麓上,有一圈粉白色墙围着一座用卵石累迭而成“荔枝塔”,那就是安放慧远大师舍利子的远公塔,其旁还有著名的晋代僧人佛陀拔陀罗之塔,他是释迦族后裔尼泊尔籍译师,在中国佛教史上声名显赫。
慧远大师学贯中西,不仅著书为文,而且讲学修证,被隋代的智者大师称为“不可思议人也”,“真佛法梁栋”。他以东林寺为弘法利众的中心,既接引西方僧人来寺译经,又亲自主持佛教经典的翻译。很快,东林寺成为晋代中国佛教的重镇,慧远大师则成为中国佛教界的领袖人物。慧远又是创宗立派的高僧,他在名著《沙门不敬王者论》中,从多方面论证了出家人与世俗之人,以及在家的居士不同,礼佛是本,不必跪拜世俗的“王者”,从而为佛门弟子争取到独立于世俗政权之外的“僧格”。他又著《佛性论》,以般若学中的“本无”说为根基,要求人们超越世俗生活,与内在之“法性”相合一,摆脱生死的痛苦与灾难,跃出“六道轮回”,求得无生无灭之永恒———西方净土。
净土宗一开宗便风行天下。从晋迄唐,是东林寺迅速发展的时期,至唐达到鼎盛,其时殿堂廊庑达310余间,藏经万卷,号称“天下经典一寺藏”,是我国唐代四大藏经院之一;东林寺曾容纳僧人无数,以至被称为“万僧之居”,成为名闻天下的大丛林。当时,寺内还收藏有江州司马白居易诗稿达2964首,是大文豪白居易文稿三处收藏地之一。如此深厚的文化遗产,形成了独特的东林净土文化。今天的净土宗风影响所及,遍及全世界。东林寺与新加坡、越南、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缅甸等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的佛教界均来往频繁,净宗文化犹如搭起了一座文化的金桥,沟通着不同国家、地区、种族之间的联系。
48米铜佛见证东林寺二次中兴
我们在法堂二楼的会议室见到了东林寺首座、《净土》杂志主编释大安法师。大安法师1982年毕业于江西大学中文系,后来他考取了北京名校的研究生,获硕士学位,留在北京的高校教书,一直升任教授。同时,他以居士身份任中国佛学院客座教授,主讲净宗经论。曾出版《净土宗教程》、《净宗法语大观》等多种著作,发表了百余篇论文。
大安法师娓娓道来,谈到了他学佛的经历,他对佛法的认识,谈到了他对净土宗发展的期待。他认为,东林净宗祖庭“熔铸着一代代的高僧大德,积淀着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展示着博大精深的净土教义,凝聚着四海信众虔诚的向往”。他在说到即将开建的48米高阿弥陀佛铜像时,眼睛一亮,如数家珍。早在1993年,东林寺主持果一上人花费毕生精力,成就了东林道场现今的规模,便发宏愿要建48米高的阿弥陀佛像,可不久,果一上人遽尔往生。这一心愿由继任住持传印和尚接续。到了2000年10月,经各方大德的努力,国务院宗教事务局终于批准东林寺可在寺院北面的山脊上,建一尊阿弥陀佛接引铜像。现在,这一祖庭二次中兴的千年之机,要由现任住持传印法师和大安法师来实现了。
大安法师说:建一尊铜佛像,意义深远,不仅能使慧远大师千年前结莲社的盛况再现,而且将使东林寺这座净宗祖庭再度辉煌,并能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庐山增添光彩和魅力。我们一行坐不住了,告辞了大安法师,沿着一条刚刚拓出的山道而行。不一会,来到了东林寺北面的山脊上,这里已开出了工地,不日将开始兴建大佛了。立于岭上,极目远眺,右为西林寺具有浓厚唐朝艺术风格的千佛塔,左为东林寺气势恢宏之文佛塔,正中将建紫磨真金色的阿弥陀佛铜像,其面对的则是匡庐名胜香炉峰,真是气象万千,包容寰宇。我们可以想像大佛落成之际的空前盛况,也可以预料到东林寺将再现千年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