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白人岩寺
祖庭动态
岩寺探秘
座像工程
影像纪录
功德芳名
善男信女
慧远大师
慧远年谱
思想研究
法师评传
生平揭秘
作品与解读
颂赞慧远
故事传说
边角史料
净土文库
净土资讯
净土宗师
净土经典
基础知识
佛教故事
佛理感悟
净土图库
远公圣像
岩寺风光
文化交流
净土活动
祖庭艺苑
佛诗
心香
征文
书画
佛教与素食
素食健康
名人与素食
素食菜谱
放生与护生
旅游山西
白人岩游
代县游
民俗游
名胜游
网上礼佛
留言板
首页
>>
慧远在庐山的故事
慧远在庐山的故事
来源:
庐山旅游网
|
作者:
佚名
|
发布时间:
2018-01-04
|
3186
次浏览
|
分享到:
慧远(334-416),原姓贾,山西雁门楼烦(今山西省原平县)人。他本是一个“仪容端整、风采洒落”、“内通佛理、外擅群书”的儒生。21岁时看破红尘,到恒山一个寺院拜高僧道安为师出家。慧远潜心钻研佛经,引证《庄子》的虚无思想,阐明佛学中的哲理,融儒、道、佛于一炉,很受士大夫的欢迎。他的师傅道安赞许他说:“能使佛教普及全国的,大概就是慧远吧!”
慧远在东林寺首创的净土宗,亦称莲宗,是我国佛教重要的宗派之一。慧远发现江东一带佛经不全,禅法缺乏,律藏残缺,派遣弟子法净、法领到西域求法,取回梵本经典《华严经》等200部,并招致西来僧人译经。太元十六年(391),罽宾佛教小乘毗昙大师僧伽提婆南下庐山,慧远请他重译《阿毗昙心论》、《三法度论》,并分别为之撰序,对毗昙学在我国的传授起了很大的作用。罽宾禅师佛陀跋陀率徒到庐山,慧远礼请他译出了《修行方便禅经》,也亲自为之撰序。慧远还致力于撰写佛学著作,主要著作有《法性论》、《沙门不敬王者论》等,他的经、论、序、铭、赞、记、诗等,后人集为十二卷。他题咏庐山的诗文,虽然有些玄学味道,但是关于庐山最早的诗作。慧远创导的弥陀净土和念佛三眜,强调禅智并重,对后来的净土宗、天台宗和禅宗的形成,乃至以后整个佛教思想的发展,都有重大的作用和影响。
慧远与陶渊明同生活在动乱的年代,一个隐居在庐山的西南,一个讲道于庐山的西北,陶渊明孤高隐居,与世抗争,而慧远则广交仕宦名流,权贵豪门,普渡众生。后秦的姚兴常与慧远书信来往,并派人送来礼品和法器。东晋的司徒王谧和护军王默也对慧远表示钦慕。荆州刺史殷仲堪曾专程到庐山拜访慧远,两人谈论《易经》,终日不倦。桓玄在篡夺皇位前曾竭力压制佛教势力,他初以为慧远跟其他尼僧一样,胡作非为,横行不法,想借机打击,下令要慧远出山,两人一见面,桓玄首先引用《孝经》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所谓古训,查问慧远为什么要剃光头。慧远知道桓玄是责备他落发为僧,违反“孝道”,也随即引用《孝经》中另一句话:“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孝之终也。”慧远应声答道:“立身行道。”慧远以《孝经》对《孝经》,敏捷巧妙地作了回答,使桓玄大为心服,他进一步了解到,慧远弘法永保清净,从不同流合污,更是大为尊敬。不久,桓玄下令,排斥打击佛教势力,有不少寺院被拆毁,大批僧尼被迫还俗,唯有东林寺例外。桓玄说:“只有庐山是道德高超的人居住着,不在取缔之例”。
不久,桓玄败亡,晋安帝从江陵回建康,准备重登皇位,途中经过浔阳,别人劝慧远去迎驾,慧远称病不往。慧远为了避免人给以趋势附利的印象,保持了超脱政治的姿态,因而赢得了上层社会和黎民的赞誉。晋安帝对这个高僧不仅不加责难,还赐诏书慰问他。当时,信奉佛教的人纷纷来到东林寺,聆听慧远传教。在他们当中,有来自长安的高僧和来自西域的番僧,也有抱琴携酒,以文会友的雅士,也有挂帆千里,长途跋涉来一睹慧远风采的贾客,还有衣紫冠贵,肥马轻裘,到庐山与慧远叙旧的官员。“游客时过虎溪桥,慧远风流天下闻”。据《莲宗宝鉴》记载:东林寺鼎盛时,“师徒众往来三千,其信之士123人。”庐山也就成为南方佛教的中心。
慧远在庐山修持36年,严持戒律,迹不入俗,影不出山,但他酷爱山水,喜欢旅游,并且是一个写山水诗和散文的高手。晋隆安四年(400)仲夏的一天,慧远邀请庐山上下佛、道两家数十人同游庐山西麓的石门涧。他们从东林寺“拂衣晨征”,在石门涧畅游一天,佛、道两家,诗兴大发,互有酬唱,直到“太阳告夕”方尽兴而归。慧远还写了一篇《游石门诗并序》,记述这次旅游的经过,在慧远的笔下,石门的山“双阙对峙”,“重岩映带”;石门的水,“清泉分流”,“绿渊镜净”;石门的石,“文石发彩,焕若披面”;石门的树,“柽松芳草,蔚然光目”。这种分类描写法,对我国的山水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慧远除了经营自己的东林寺外,还扶植、赞助他的师兄师弟、门人子弟,在庐山修建了十多座寺院,使庐山成为一座佛教文化的山。庐山许多佛教文物和传说都与慧远有关。1928年4月,我国的著名学者胡适游庐山时说过:“慧远的东林寺代表中国佛教化与佛教中国化的趋势”。
晋义熙十二年(416)8月6日,慧远在东林寺圆寂。寻阳太守阮侃率僧众及官员将他葬于东林寺之西岭,垒石为塔,形如荔枝,人称荔枝塔。名士谢灵运(385--433)特地从建康赶到庐山,参加慧远的葬礼,并作了诔文及《远公祖师塔铭》,热情称颂慧远在佛教传教和佛学研究上的重大成就和深远影响,赞之为“孤松独秀,德音常往。”1984年九江市人民政府拔款重修墓塔。浴佛节那天,中日两国数百僧人在东林寺举行了隆重的揭幕仪式。
慧远生前,佛教净土宗仅为一种学说,发展至唐代,善寺大师(613-681)在长安光明、慈恩两寺宣扬净土,撰著经书,组成了净土宗的宗义及行仪,至此,净土才成为中国佛教的一大宗派,并尊称慧远为净土宗始祖。唐宋时净土念佛法门流传日本。至12世纪,日本僧人源空(1133-1212)宣传专修念佛的净土教,开创了日本的净土宗。现在,世界各地的佛教净土宗的信徒,在燃香拜佛之际,常常向东遥遥致敬,以示对慧远及所创建的东林寺的怀念。改革开放十年来,数以千计的信众,远涉重洋,到东林寺缅怀慧远,朝拜祖庭。慧远及其创立的佛教净土宗,架设了中外文化交流的一座桥梁,受到后人的敬仰。
上一篇:
庐山慧远——终身不过......
下一篇:
“护法菩萨”慧远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