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白人岩寺
祖庭动态
岩寺探秘
座像工程
影像纪录
功德芳名
善男信女
慧远大师
慧远年谱
思想研究
法师评传
生平揭秘
作品与解读
颂赞慧远
故事传说
边角史料
净土文库
净土资讯
净土宗师
净土经典
基础知识
佛教故事
佛理感悟
净土图库
远公圣像
岩寺风光
文化交流
净土活动
祖庭艺苑
佛诗
心香
征文
书画
佛教与素食
素食健康
名人与素食
素食菜谱
放生与护生
旅游山西
白人岩游
代县游
民俗游
名胜游
网上礼佛
留言板
首页
>>
《释氏通鉴》慧远法师
《释氏通鉴》慧远法师
来源:
|
作者:
宋.本觉
|
发布时间:
2017-12-14
|
5662
次浏览
|
分享到:
少为儒生。博极群书。尝与僧
慧持
。造安法师席下。闻出世间法。而悦之叹曰。儒道九流。特秕糠耳。遂出家。安门徒数千。远居第一座。安尝叹曰。使道流东国。其在远乎。至是以秦乱。来游于晋
慧远
法师。抵浔阳。见庐山家各之。乃止龙泉精舍。次寓西林。复于山东。建东林寺。经纶之际。山神降灵。愿加资助。信宿后乃风雷夜作。云雨晦冥。明发就观。则有良木殊材。骈罗委积。时晋将军桓伊。初临此牧。惊其神异。奏立寺焉。是年寺成。初太尉陶侃镇广州。有渔于少。得文殊像。送寒溪寺。尝经火。而像无恙。后侃镇武昌。使人迎之致舟。舟没而失其像。及远瓶寺心祈之。于是其像冷然自至(本传)○魏太祖道武皇帝即位。帝生知奉佛。初平中山经郡国。见沙门。皆致敬。禁军旅。无有所犯(北史)。
时晋室微。而天下奇才。多隐居不仕。闻卢山远法师之道。皆来从之。师因谓刘程之等曰。诸君倘有心净土之游。当加勉励。遂同发志。于无量寿佛之前。设斋立誓。期生净土。其誓文略云。审二报之相催。知六道之难拔。誓同兹人。俱游绝域。临三途而缅谢。傲天宫而□□云云。由是僧俗凡一百二十三人。并慕道辞荣。栖心物外。续有千余人。同结白莲社矣(卢山记)。
僧伽提婆。至寻阳。初昙摩难提。出毗昙心。言多疑滞。至是远公请入庐山。重译毗昙等论七卷○昙魔魅难提。共译经一百一十四卷○释道敬。方入庐山出家。奉持般若等经。
时谢灵运。恃其才高。肮脏傲物。与世少谐。初入庐山。一见远公。肃然心服。师问于远。求入净社。远以心杂止之。今东西二池。乃灵运所凿也。常有红白莲花。光华殊特。其白花西方有之。自此而始(卢山记)。
闻什入关。遣书通好。秦主闻远师之风。遥相钦敬。送旃檀像塔。请作大智度论度。致书殷勤。什亦送双口澡瓶。及遗书曰。佛记东南有护法菩萨。勖哉仕者。善弘其事。并遗偈一章。略曰。既巳舍染乐。心得善摄否。若得不驰散。深入实相否。毕竟空相中。其心无所乐。(云云)远复答以偈。略曰。酉端竟何从。起灭有□□。一微涉动境。□□颓山势。惑想更相乘。触理自生滞。(云云)□□国未□□□常住之说。但云寿命长劫。远曰。佛是至极以不变为性。得性以体极为宗云。法性论。有曰。至极以不变为性。得性以体极为宗云。罗什见论叹曰。远未及见经。暗与理会。岂不妙哉○桓元重申庚冰之议。欲沙门尽敬王者。朝廷承风。旨多与元合。因以问远曰。此一代大事。不可使朝廷失体也。得八座书。今以似君。君其件件详论不敬之意。以释其疑。便当行之。远公慨然。惧大法之将沦。乃答其书。并著沙门不敬王者论五篇。剧陈所以不拜之意。其论五篇。一曰在家。谓在家奉法。则是顺化之民。情未变俗。迹同方内。故有天属之爱。奉主之礼。礼敬有本。遂因之以成教。二曰出家。谓出家则是方外之宾。能遁世以求其志。变俗以达其道。变俗则不得与世典同礼。遁世则宜高尚其迹。故能拯溺俗于沉流。拔幽根于重劫。远通三乘之津。近开人天之啮。如令一夫全德。则道洽六亲。泽流天下。虽不处王侯之位。固巳协契皇极。在宥生民矣。是故内乖天属之重。而不违其孝。外阙奉主之恭。而不失其敬也。三曰求宗不顺化。谓反本求宗者。不以生累其神。超落尘封者。不以情累其生。不以情累其生。则其生可灭。不以生累其神。则其神可冥。冥神绝境故谓之泥洹。故沙门虽抗礼万乘。主中尚其事。不爵王侯。而沾其惠者也。四曰体极不兼应。谓如来之与周孔。发致虽殊。潜相影响。出处或异。终期必同。故虽曰道殊。所谓归一也。不兼应者。物不能兼受也。五曰形尽神不灭。谓识神驰骛。随行东西也。(弘明集)元始意坚。及得远论。即缓其事。
慧远
法师。合掌面西而逝。(僧传云。十二年终。又弘明集谢灵运诔文谓。十三年终。三说未知孰是)寿八十四。谢灵运制碑。有庐山集三十卷。行于世。师居庐山三十年。影不出山。迹不入俗弟
慧持
亦有高行。社众数千。持居第一座。其社众名迹尤彰彰者。一十八人。俗士则有刘遗民雷次宗周续之宗炳张野张诠。法师则有慧永
慧持
道敬。罽宾则有佛驮跋陀罗尊者。他如慧献昙常道昺昙诜类。
童稚出家。同修净社。最后有竺道生。及罽宾佛
耶舍尊者。以义熙七八年方入山。则创社二十六七年矣。犹得在十八贤传丈曰。至今清风袭人。又陶渊明。以山无酒而支。谢灵运以心杂。不得入社。陆修靖。尝从远公问道。今世传有二十一人焉。远之门。德行则又有道祖僧迁道流。并才义英烈。有慧要者。患山中无刻漏。乃于水上。立十二叶芙蕖。因波转。以定十二时。晷景无差。余皆有名于世(庐山集)
注:
《释氏通鉴》,全称《历代编年释氏通鉴》.十二卷。南宋咸淳六年(1270),括山一庵沙门本觉编集。收入《续藏经》第一三一册。
上一篇:
《莲宗正范》慧远大师......
下一篇:
《莲宗宝鉴》远祖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