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白人岩寺
祖庭动态
岩寺探秘
座像工程
影像纪录
功德芳名
善男信女
慧远大师
慧远年谱
思想研究
法师评传
生平揭秘
作品与解读
颂赞慧远
故事传说
边角史料
净土文库
净土资讯
净土宗师
净土经典
基础知识
佛教故事
佛理感悟
净土图库
远公圣像
岩寺风光
文化交流
净土活动
祖庭艺苑
佛诗
心香
征文
书画
佛教与素食
素食健康
名人与素食
素食菜谱
放生与护生
旅游山西
白人岩游
代县游
民俗游
名胜游
网上礼佛
留言板
首页
>>
慧远法师年谱(56-60岁)
慧远法师年谱(56-60岁)
来源:
|
作者:
张卫平
|
发布时间:
2017-12-15
|
4052
次浏览
|
分享到:
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后秦姚苌建初四年戊子(389
)五十六岁
二月,吕光自称三河王,改元麟嘉。六月,荆州刺史桓石虔卒。七月,以骠骑长史王忱为荆州刺史,都督荆、益、宁三州诸将事。帝溺于酒色,委事琅琊王道子,道子亦嗜酒,日夕与帝酣歌为事,又崇尚浮图,穷奢极费,所亲昵者皆姏姆僧尼。左右近习,多弄权柄,交通请托,贿赂公行,官赏滥杂,型狱谬乱。(《晋书·孝武帝纪》、《通鉴》卷一百七)
范宁于本年十一月为豫章太守。(《通鉴》卷一百七)
晋孝武帝太元十五年后秦姚苌建初五年庚寅(390
)五十七岁
琅琊王道子恃宠骄恣。二月,帝以中书令王恭为都督青、兖、幽、并、冀五州诸军事,兖、青二州刺史,镇京口,潜制道子。九月,以侍中王国宝为中书令,俄兼中领军。以吴郡太守王珣尚书右仆射。(《通鉴》卷一百七)
慧持
约于本年豫章太守范宁之请,讲《法华》《毗昙》。(《世说新语·言语》、《高僧传》卷六《
慧持
传》)
晋孝武帝太元十六年后秦姚苌建初六年(391
)五十八岁
九月,以尚书右仆射王珣为左仆射太子詹事,谢琰为右仆射。太学博士范弘之论殷浩宜加赠谥,因叙桓温不臣之迹。王珣为桓温帮吏,黜弘之为余杭令。(《通鉴》卷一百七)
僧伽提婆来寻阳,
慧远
请重译《阿毗昙心》及《三法度论》
《
慧远
传》:“昔安法师在关,请昙摩难提出《阿毗昙心》,其人未善晋言,颇多疑滞。后来罽宾沙门僧伽提婆,博识众典,以晋太元十六年,来至寻阳。远请重译《阿毗昙心》及《三法度论》,于是二学乃兴,并制序标宗,贻于后者。”《出三藏记集·阿毗昙心序》:“太元十六年岁在单阏,贞于重光。其年冬,于寻阳南山精舍,提婆自执胡经,先诵本文,然后乃译为晋语,比丘道兹受。至来年搂,复重与提婆校正,以为定本。时众僧上座竺法根,支僧纯等八十人。地主江州刺史王凝之、优婆塞西阳太守任固之为檀越,并共劝佐而兴立焉。”《高僧传》卷一《僧伽提婆传》:僧伽提婆,本姓瞿昙氏,罽宾人,学通三藏,尤善《阿毗昙心》,常诵《三度法论》。初僧伽跋澄出《婆须蜜》及昙摩难提所出《二阿含》《毗昙》《广说》《三法度》等,凡百万余言。属慕容之难,戎敌纷扰,兼译人造次,未善详悉,义旨句味,往往不尽。俄而安公弃世,未及改正。后山东清平,提婆乃与冀州沙门法和俱适洛阳。四五年间,研讲前经。居华稍积,博明汉语,方知先所出经,多有乖失。法和慨叹未定,乃更令提婆出《阿毗昙》及《广说》众经。顷之,姚兴王秦,法事甚盛,于是法和入关,提婆渡江。
慧远
法师闻其至止,即请入庐山,以太元中译出《阿毗昙心》及《三法度》等。
晋孝武帝太元十七年后秦姚苌建初七年壬辰(392
)五十九岁
十月,荆州刺史王忱卒。雍州刺史朱序以老病求解职,诏以郭恢为雍州刺史,镇襄阳。十一月,以黄门郎殷仲堪为都督荆、益、宁三州诸军事,荆州刺史,镇江陵。南郡公桓玄,负其才地,以雄豪自处。促堪甚敬惮之。立皇太子德文为琅琊王,徙琅琊王道子为会稽王。(《通鉴》卷一百八)
殷仲堪往荆州,过庐山与
慧远
谈《易》。
《
慧远
传》:“殷仲堪之荆州,过山展敬,与远共临北涧论《易》体,移景不倦。见而叹曰:‘识信深明,实难为庶。’”《世说新语·文学》:“殷仲堪尝问远公:‘《易》以何为体?’答曰:‘《易》以感为体。’殷曰:‘铜山西崩,灵钟东应,便是《易》耶?’远公笑而不答。”按,《佛祖统纪》卷二十六多出“师亦曰:君才之辩,如此流泉”数语,后人名其处为“聪明泉”。
慧远
令弟子法净、法领等西求众经。
《
慧远
传》:“初经流江东,多有未备,禅法无间,律藏残阙。远慨其道缺,乃令弟子法净、法领等式,远寻众经。逾越沙雪,旷岁方返,皆获梵本,得以传译。”《四分律序》:“暨至壬辰之年,有晋国沙门支法领,感边土之乖圣,慨正化之未夷,乃亡身以阻险,庶弘道于无闻,西越流沙,远期天竺。”据此,法领西求众经在壬辰(392)
释法庄约于本年出家为
慧远
弟子。
《高僧传》卷十二《法庄传》:释法庄“十岁出家,为庐山
慧远
弟子”。“宋大明初卒于寺,春秋七十有六。”假定法庄卒于宋孝武帝大明二年(458),年七十有六,则十岁在本年。
晋孝帝太元十八年后秦姚苌建初八年癸巳(393)六十岁
十二月,后秦主姚苌卒。子姚兴自称大将军。(《通鉴》卷一百八)
本年秋,戴逵作《释疑论》寄
慧远
。
陈统《年谱》谓戴逵作《释疑论》在本年秋。其说是。考《晋书·戴逵传》,“太元二十年,皇太子傅会稽王道子、少傅王雅、詹事王珣又上疏曰:‘逵执操贞厉,含味独游,年在耆老,清风弥劭。东宫虚德,式延事外,宜加旌命,以参僚侍。逵既重幽居之操,必以难进为美,宜下所在备礼发遣,会病卒。‘”据《通鉴》卷一百八,太元二十年三月,“皇太子出就东宫”,则会稽王道子等上疏征戴及戴病卒,当在此年三四月间。戴作《释疑论》寄
慧远
后,周续之作《难释疑论》,开头云:“近见君《释疑论》。”这说明周续之此文作于戴逵作《释疑论》后不久。又检
慧远
《答戴逵书》云:“去秋与诸人共读君论,并亦有同异。周郎作答,意谓世典与佛教粗是其中,今封相呈,想暇日能力寻省。”据此可知,戴逵《释疑论》作于
慧远
《答戴逵书》之前一年,且必在太元二十年之前。今暂定于本年。按,佛教主张善恶皆有报应,戴逵则以为“修短穷达自有定分,积善积恶之谈盖是劝教之言耳”,故作《释疑论》。
慧远
周续之便与戴辩析善恶报应之说。
上一篇:
慧远法师年谱(61-......
下一篇:
慧远法师年谱(51-......